服务热线:0532-80632091 15589860960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零排放与近零排放详析

    最近几年,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与水质的日渐下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而伴随着政策的出台,各种所谓的“零排放”水处理技术和水处理药剂如雨后春笋般火速抢占阻垢剂市场。但是这些所谓的“零排放”技术真的能实现零排放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零排放?
    其实所谓的“零排放”水处理技术就是让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水只进不出,同时还要保证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换热效率与使用寿命。但是这个只进不出不是一两个月或者七八个月的只进不出,要保持一两年甚至数年的只进不出。说白了,就是换热系统的管道和设备达到检修周期进行检修必须排水的时候才能排,除此之外,不能有任何的排污。如果能达到上述条件,我们可以把这个技术定义为“零排放”技术。除此之外的那些数月排污一次的所谓的“零排放”技术充其量只能算是“近零排放”。
    为什么“近零排放”最近几年这么火,而“零排放”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发展,二者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实现“零排放”的难点在哪?
    与“零排放”相比,“近零排放”非常容易实现。在普通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靠增大药剂投加量和改变水处理药剂中各种成分的比例来以及增加系统保有水量来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在循环水系统中加装旁滤或者沉降池来去除循环水中析出的絮状垢和污垢,靠增加缓蚀剂的使用量以及投加预膜剂来控制腐蚀,因为每隔数月有一次排放,排放后一切从头开始,所有的致病因素不会累计,所以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是如果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用以上的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
    分析一下循环水的几个致病因素:结垢、腐蚀、菌藻及微生物黏泥、污垢,要达到“零排放”,这几个问题我们需逐一解决。
    先来解决污垢,因为污垢是最容易控制的。在水处理不当的情况下,污垢是影响换热效率的一个较大因素。污垢比较稳定,不易分解,碰撞体积较小,在光滑的管道壁上不宜附着。换热器如果结垢会使管道表面不光滑,容易造成污垢的沉积。只要循环水系统设计符合GB50050-2007设计规范,水走管程且流速达标,合理使用药剂控制结垢情况,系统中有旁滤或者沉降池,可以解决污垢问题。
    菌藻及微生物黏泥的控制需要通过投加杀菌剂和粘泥剥离剂来实现。控制好杀菌剂的用量和使用种类,比如异噻唑啉酮和季铵盐交替使用,氧化性杀菌剂和非氧化型杀菌剂交替使用等等。杀菌剂的使用要特别注意一点,不能使用含氯杀菌剂。众所周知,循环水的所有致病因素中,腐蚀占相当大一部分,氯离子的离子半径小、穿透力强、溶解度超高且不易形成沉淀,是所有腐蚀因素中最强的,除去循环水中的氯离子非常困难,所以一定不能再往水中投加氯离子。
    结垢是影响循环冷却系统换热的最关键因素。如何在“零排放”的前提下控制好结垢的问题?先说一下水处理药剂的阻垢原理。水处理药剂主要靠两种方式来控制结垢,一种是螯合作用,另一种是分散作用。螯合是通过水处理药剂中的螯合剂跟循环水中的钙镁离子进行螯合作用,使钙镁离子无法跟碳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钙析出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